在网络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,各类线上服务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,也让诈骗分子有了可乘之机。其中,冒充客服诈骗的手段日益猖獗,不少人因此遭受了严重的财产损失。
一、案例回顾
案例一:
近日,刘女士在家中收到一条陌生短信,对方称其开通了“某音”年度会员,24小时后就会生效并划扣会费,若想取消此服务,需拨打短信中提供的电话号码。刘女士信以为真,马上拨打了该号码与自称“某音客服”的人通话。对方给刘女士发送了一个陌生网址,诱导刘女士下载手机会议APP,要求她关闭微信免密支付、手机银行短信提示,并将微信、支付宝的钱转到刚关闭短信提示的银行卡。期间,刘女士按“客服”要求告知了本人真实姓名及身份证信息。之后,收到银行验证码的刘女士,在对方的哄骗下,将验证码输入到支付宝,随后便发现手机银行账户少了10180元,这才惊觉自己被骗。
案例二:
46岁的陈先生也遭遇了类似骗局。他收到一条陌生短信,称其在某金融服务中逾期未还款,还附有联系方式。陈先生拨通电话后,对方自称“某东客服”,告知他注册了“某东”白条服务并且存在预期未还款。若不及时归还,将要承高额罚息,并影响个人信用。陈先生连忙向“客服”反馈自己并未开通过此项服务,并询问其取消办法。对方引导陈先生打开手机浏览器输入网址,点击“在线客服”申请取消,接着关闭银行短信提示、修改密码、发送验证码,随后让陈先生把钱转到一张同银行卡上。等陈先生收到银行短信,去银行查看账号流水时,才发现卡内的5万元已全部转走,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。
二、常见作案手法
1、冒充平台客服:骗子往往冒充知名平台客服,利用受害人对平台的信任,编造诸如开通了“平台电商直播会员”等服务,不关闭将连续扣费、影响征信等理由,引发受害人恐慌。
2、联系“金融客服专员”:引导受害人通过QQ或者下载“会议APP”联系所谓的“金融客服专员”,以线上关闭服务为由,诱导受害人开启屏幕共享功能,便于实时监控受害人操作。
3、实时监控短信验证码:“金融客服专员”以“核实账户”“验资”“是否能正常扣款”等借口,让受害人进入各种银行账户,同时声称钱会在会员取消后原路返回,实则是在窥探受害人账户信息。
4、转账实施诈骗:最后,“金融客服专员”以“操作失误”“审核失败”等话术混淆受害人视听,在指导操作过程中,偷偷获取验证码,将受害人资金转走。
三、风险提示
1、提高警惕:面对陌生人的电话或短信,尤其是涉及金钱、银行账户和密码等敏感信息时,务必保持高度警惕,切勿轻信。
2、核实身份:官方客服不会主动要求客户进行转账或提供银行账户等敏感信息。如有疑问,应主动通过官方渠道联系客服进行核实,不要拨打对方提供的非官方号码。
3、拒绝异常要求:坚决不要相信所谓的“安全账户”,这是诈骗分子惯用的骗钱幌子。遇到要求转账到陌生账户的情况,一律拒绝。
民生银行广州分行温馨提示:冒充客服诈骗手段层出不穷,广大群众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,增强防范意识,守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。一旦发现被骗,应立即报警,尽可能挽回损失。
推荐阅读: